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|百龙创园:玉米“黄金跃迁记”
本期访谈,聚焦一条由玉米编织的“甜蜜”产业链:广袤农田里的玉米,经过生物科技的“魔法”,蜕变为高附加值的功能糖产品,并最终走向全球市场。循着这条产业链的脉络,我们走进“中国功能糖城”禹城,对话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百龙创园,解码玉米如何在甜蜜产业链上完成从田野到国际市场的“黄金跃迁”。
2025年百龙创园半年度业绩快报揭晓: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.29%,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%。这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单,凝结着百龙创园二十载的生死淬炼——从2007年账面仅剩1元的绝境,到如今手握150 项专利、产品行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翘楚。
百龙创园的跨越式发展历程,折射出了中国功能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发展逻辑。
硬科技破壁:0.1℃刻度下的“结晶战争”
2014年,海外客户一句“D-阿洛酮糖紧缺”让百龙创园捕捉到商机。这种稀有糖市场紧俏,却面临工业化生产转化率低、结晶提纯难度高等技术壁垒。据百龙创园副总经理窦光朋介绍,企业自2014年起集中科研力量研发结晶阿洛酮糖等新一代产品,于2016年实现了液体阿洛酮糖工业化量产,并历经4年攻坚,最终成功突破99.5%高纯度结晶技术。“为了找到合适的酶制剂,我们筛选了成千上万株菌种。在结晶提纯实验中,温度调控需以0.1℃为精度单位,在显微镜下反复观测晶体形态,一点一滴积累数据。”窦光朋向记者介绍道。如今,阿洛酮糖已成为百龙创园驰骋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。
与此同时,企业围绕菌种培育、生产工艺、应用场景等核心环节,构筑起覆盖全链条的150余项专利护城河。尤为关键的是,持续的研发高投入为企业“技术鱼池”注入源头活水,确保了创新动能的持久释放。
柔性智造革命:“合并同类项”催生百变产线
走进百龙创园的数字化车间,一场由“合并同类项”思维引领的生产革命正在上演。企业颠覆传统的一产一线模式,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制造系统,实现了同一条产线灵活切换约200种产品型号的能力。这套系统的核心不仅在于对生产工序的智能化整合,还有赖于排产系统的精准调度。这场“柔性革命”不仅显著提升了设备利用效率,实现了“歇人不歇车”的连续生产,更将综合能耗大幅降低,生动诠释了以系统创新破解资源瓶颈的制造智慧。
全球化落子:双轨战略编织“无国界甜蜜网”
2025年7月,百龙创园斥资9.1亿元打造的泰国生产基地投产。布局东南亚,核心在于其显著的原料成本优势——当地木薯原料成本较国内低约23%。与此同时,企业在北美设立的研发中心也在推进中。通过构建“东南亚原料基地+北美研发中心”的战略,百龙创园编织起东方智造的无国界甜蜜网络。
产业链启示录:从田野到世界的“黄金跃迁”
一粒玉米,历经“农田种植→菌种驯化→智能转化→专利护航→全球输送”的产业链深度淬炼,实现了价值的百倍跃升。百龙创园的成长之路,也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核心动能:用硬科技突破“卡脖子”瓶颈,借柔性智造重塑生产效能,凭全球协同开拓增量空间。当海外超市的无糖饮料打上“禹城智造”的标签,玉米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了“黄金跃迁”。